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4-10-14
    (学生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整合教育与医疗资源优势,强化心理育人协同保障,10月10日-11日,学院以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签订校医合作协议,并开展“同心助力 安心成长”世界精神卫生日科普宣传系列活动。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项目办主任刘勇、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何孔亮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医院医师代表、学院学生处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关人员参加签约仪式并座谈,仪式由宣岩松主持。宣岩松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向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长期以来对学院事业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文化理念与发展成就。他表示,校医结对共建,旨在完善联动机制、提升干预效能、强化科普宣传、共建人才队伍、共享发展成果,必将为我院师生提供更全面、专业、高效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刘勇详细介绍了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的基本情况,对学院的校园环境、育人理念、内涵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将在师资
  • 2024-10-14
    10月12日上午,学院分别召开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会和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会议,开展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院领导李方泽,张智清、胡辉平、杨林国、宣岩松出席会议,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及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分别参会。 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首先召开评审会,会议由学生处负责人主持,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进行评审指导,宣院长提出四点要求:一、充分认识做好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提高政治站位,公平公正择优推荐人选;三、将奖学金的评定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四、加强资助育人,推进资助宣传教育。会议介绍了学院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评选工作总体情况和评审方案,各二级学院及中专部介绍了推荐人选情况。评审委员会委员进行审议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经会议审议最终确定智能制造学院陈杰等23名同学(二级学院共20人,中专部3人)为我院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拟推荐人选。随后,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审议23名国家奖学金拟推荐人选。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到会并提出四点工作要求:一、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
  • 2024-10-11
    本网讯(教务处)10月11日上午,学院在至公楼第五会议室召开2024年第七次教学工作例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务处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处负责人主持。会议首先学习了有关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理念及任务,以及教育部职成司司长彭斌柏提出的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职业教育“101”计划),并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就文件的重点要求提出建议。随后,教学督导组和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教务处围绕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推进、产业学院建设、技能大赛和质量工程进展等工作进行部署。杨林国就近期教学科研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既要明确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目标、理念和任务,也要及时把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二是要提前谋划、高标准完成下一步工作,做好专业调整和新专业申报,积极推进各类课题申报和研究开展;三是要做好工作落实,工作要留痕,更要有成效,扎实推进实践教学工作,把握学生安全和思想动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汪志强 图/王圆)
  • 2024-10-11
    10月10日,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张韬及2024年度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专家组一行来我院开展2024年度国培视导工作。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负责人、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接待了专家组一行。本次视导工作共有专题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推门听课和学员访谈等环节,旨在了解各承训基地培训任务的落实情况,调研国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典型经验、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在专题汇报环节,张智清代表学院首先代表学院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院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学校自获批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精心筹备、认真实施,对此次视导工作也是高度重视,认真梳理各培训工作环节,客观呈现过程材料,也恳请专家组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随后袁晓玲代表国培项目组就本次国培的实施情况向高师中心领导和专家组做了专题汇报,专家组组长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胡成科代表专家组对我院国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表示了肯定和赞赏。张韬代表高师中心肯定了我院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中的主要成果,希望我院
  • 2024-10-10
    为深入推进合肥市化工安全培训基地建设,10月9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及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相关同志赴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商讨化工安全基地建设事宜。合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葛世新,党委委员、副局长车学清及相关处室负责人热情接待了盛鹏一行。会上,杨林国通报了化工安全基地一期、二期建设情况及三期建设进展;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负责同志传达了化工安全基地建设存在的困境。车学清充分肯定了我院在化工安全基地建设取得的成果,表示应急局会竭尽全力配合学院共建化工安全培训基地,应急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对学院提出的建设困境一一进行了回应。葛世新阐述了化工安全基地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希望培训基地能顺利验收,落实安全技能培训,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盛鹏对合肥市应急局在化工安全培训基地的建设给予的支持和关心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学院会在化工安全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提升管理层次,助力安全基地能如期完成验收,持续推进政、校、企紧密合作,将产教融合做深做实。(图文/徐文斌)初审:张晓晴 预审:刘磊 审核:郝建文
  • 2024-10-10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为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70周年,中专部举办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师生欢庆国庆系列活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出席活动、中专部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门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一 “绳”采飞扬,“毽”舞青春】为丰富校园生活,积极践行“不爱网游爱操场”的学风理念,让学生们在运动中锻造勤朴勇毅的优良品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10月2日,中专部东南校区131名中职民族学生在操场举行跳绳、踢毽子比赛。赛场上,同学们活力四射的身影、欢快的加油声以及那精彩纷呈、上下翻飞的跳绳比赛犹如一抹绚丽的霞光,为国庆假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道格外亮丽的色彩,共同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让原本就洋溢着节日氛围的校园更加熠熠生辉。踢毽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国庆期间开展踢毽子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学生们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校园的活力与魅力,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同学们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意识。【活动二 校园美览胜,
  • 2024-10-10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10月9日下午,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在图文信息中心三楼报告厅举行。大赛特邀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玉节、安徽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孔铎、合肥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德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莹、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担任比赛评委,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婷出席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及各二级学院学生代表现场观摩比赛。此次比赛经过初赛评审,共有10支团队进入决赛。决赛中,参赛队伍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主题、时事热点及自身专业特点,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讲授展示,充分彰显了安职学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赛后,董玉节作现场点评。他表示,这是安职思政课教学成果的汇报课,更是安职学子风采的展示课。他从“有一种震撼叫完美,有一种力量叫精神,有一种感动
  • 2024-10-09
    心怀热血赴桑梓,青鸟展翼向未来。近日,学院收到来自共青团叶集区三元镇委员会发来的感谢信,信中对智能制造学院2023级机制1班王浩同学在学校组织的2024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工作表现表示肯定与赞扬,同时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信中提到,在2024暑期,王浩同学积极参加三元镇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配合开展主题宣讲、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充分发挥了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他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赢利了居民和领导的赞誉和肯定,他的付出,让家乡人深深感受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尚品质和良好素养。知责于心,履践致远。王浩同学始终将服务和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底色。在校期间,他担任团支部书记,服务老师与学生,在学习上,他认真刻苦,态度端正,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感谢信是对我校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奉献智慧与力量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挥洒汗水、激扬青春、彰显责任与担当的见证。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对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一直以来,智能制造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鼓励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以实